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缅怀先烈、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节日。为有效应对清明节期间的疫情防控需求,同时做好群众祭扫服务管理,实现平安清明、文明祭扫,我区民政局多措并举全面保障全区清明祭扫安全、文明、有序进行。
广泛宣传
营造文明祭扫氛围
为倡导绿色、文明、低碳、节俭的现代殡葬祭扫新风,我区民政局提出,各相关单位和殡葬服务机构要持续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和祭扫群众提高疫情防控意识,自觉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减少园区祭扫逗留时间。
相关单位和殡葬服务机构应充分利用“两微一端”、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矩阵,开展“仁孝四川 绿色殡葬 平安清明”主题宣传。同时,相关单位组织开通“党员服务专线”,设立“党员先锋示范岗”,并发动党员义工、退役军人、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志愿者等共100余人,实地开展文明祭扫、节地生态安葬、殡葬惠民等政策宣讲和志愿服务。
多线联动
优化文明祭扫服务
针对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活动“短时期、小空间、高密度”的特征,我区民政局大力提倡灵活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各公墓管理单位需根据墓区空间、地形、道路等特点,科学测算祭扫人数承载量。同时,我区及时修订应急预案,细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管控措施,通过“指导+监督”模式,进一步提升殡葬机构服务水平;依托北郊片区清明祭扫工作联席会,建立健全市、区两级民政、交管、公安等部门和街道、社区、公墓多方协调联动机制,科学规划祭扫路线,实施错时错峰引导,有效提升祭扫服务保障水平。
据统计,今年3月4日至27日,我区院山公墓累计接待祭扫群众8.2万余人,单日最高接待量近9000人。
创新形式
倡导文明祭扫新风
为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我区殡葬服务机构推出了网上预约、代办祭扫、现场祭扫等多样化服务方式,同时优化了“线上+线下”服务通道,充分满足群众需求。
如今,各地纷纷推出网络祭扫、代祭扫等服务,引导群众减少实地祭扫活动。记者从院山公墓管理方了解到,受疫情影响,许多市民无法前往现场祭扫。为满足群众祭扫需求,院山公墓已开通代祭扫服务,通过奉上鲜花、水果等形式,表达家属诚挚的思念,以温情、妥帖、人性化服务传递真情。
同时,区民政局还组织开展创建“无烟公墓”,以及“鲜花换纸钱”“时空信箱”等活动,引导群众选择绿色低碳祭扫方式,确保祭扫活动树新风、保安全。
文/赵霞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