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照例给学生们上了一节主题课。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曾有一次节日主题课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那年的3月8日,下午正好有两节语文课,原本我打算讲解一篇阅读理解,文章是作家张晓风的《母亲的羽衣》,内容大意是所有的母亲曾经都是年轻漂亮、无忧无虑的“小仙女”,因为有了孩子,从此似乎只剩下“母亲”这一身份,作者呼吁人们关注母亲除开家庭身份以外的女性生活。正好是三八妇女节,我灵机一动,那就上一节主题课吧!这样既能给中学生们普及三八妇女节的起源、发展和意义,又能引起学生对家庭里女性的关注和尊重。
于是在午饭后,我赶紧跑去校区附近的文具店,买了彩色硬卡纸和软纸,找好胶棒、剪刀、直尺、彩笔等工具,讲完阅读文章后,让学生们自制贺卡送给家里18岁以上的女性,姐姐、母亲或奶奶、外婆都可以。学生们似乎对这突如其来的如同小学生手工课的活动有些“嫌弃”,但很快他们又颇有兴趣地开动了。有的学生把贺卡做成3D爱心造型,有的学生画与母亲手拉手的漫画,也有的学生直接用文字表达对姥姥的祝福……
放学了,我嘱托学生们把贺卡装好拿回家。这时候我注意到有一位坐在靠窗角落的男孩迟迟未动,等所有学生走后,他把贺卡递给了我,说道:“我的爸妈离婚了,我跟我爸过,这张贺卡就送给老师您吧。”他的语气非常平静,语言中却透着些微寒冷。我心一惊,想说什么还没开口,他就转身走了。我打开贺卡一看,仅有“妇女节快乐”五个小字。原本我想让学生学会表达爱,却不承想,有些学生的爱可能无处安放。
翻看那个男孩的档案,对父母离异单亲的情况只字未提。平时的他沉默寡言,我以为是性格天生如此,没曾想,一次课程让他揭开了内心不曾言说的伤。那晚我久久未眠,于是起床翻书架,找到一本适合单亲家庭小孩读的书放进包里。
等到第二周教室无人的时候,我把书放在他的书本中间,扉页上写着:“谢谢你的贺卡,作为老师、也作为女性的我,感受到了你的爱。爱人者,人恒爱之。要相信,今后还会有很多的爱拥抱你。”
那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上了一堂难忘的课,收到了一张特别的贺卡。后来每年的三八妇女节,我都会策划不同的主题课,让我们彼此感受爱和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