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气温攀升,春意渐浓,出门赏花、晒太阳成了成都人最近的“头等大事”,而距离近、风景美的各大市政公园最受市民青睐。本周四一大早,市民张先生就和家人来到小区附近的龙潭新区公园,散步、观景,十分惬意。他感慨道:“从家里出来十多分钟就能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让疲惫的心灵得到放松,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绿色生态是城市最优质的资产和最普惠的民生。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重大生态项目建设,夯实绿色生态本底,优化提升生态绿地系统,奋力打造公园城市建设领先区,全区绿化面积大幅提升,绿化覆盖率不断提高,生态园林特色逐渐凸显。目前,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6平方米(按照2020年常住人口计算),“身在公园、春暖花开”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美好生活图景正徐徐展开。
有种幸福叫公园就在“家门口”
建成投用31个市政公园
上个月,备受市民关注的驷马桥公园正式建成开放,这让家住青龙街道的刘女士十分开心。“现在公园建到了‘家门口’,不仅改善了环境、扮靓了城市,也给群众生活增添了乐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刘女士高兴地表示。
据了解,我区以“塑造大美景观、打造公园城市”为引领,大力实施城市公园建设。2017年至今,我区已建成投用高铁城市公园、城东体育公园、驷马桥公园、北湖生态公园、圣灯公园等市政公园16个,全区市政公园总数由15个增至31个,形成城市公园新版图;共有长天路小游园、八里庄小游园、青龙立交桥小游园、滑板公园等小游园微绿地135个,“推窗见绿、开门见景”成为现实。
“今年,我们还将统筹实施2个市政公园、5个微绿地小游园建设,持续推进北湖绿道型、二仙桥产业型、东郊记忆人文型等9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2个公园城市示范街区建设,系统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场景营造,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加快呈现公园城市的美好图景,探索幸福美好生活的成华样本。力争到2026年,成华的公园城区形态基本呈现,人城境业实现有机融合。”区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绿色生态空间全民共享
绿道总长度超300公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近年来,我区持续推进“绿脉蓝网”行动,着力构建“最亲近、最便捷、最活力、最舒适”的休闲游憩生活空间,努力实现市区绿道有机融合“连片成网”。随着越来越多绿道的建成投用,人们在绿道上骑行、漫步、跑步变成了最普遍的休闲、锻炼方式。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区已建成中环路(成华段)绿道、东郊记忆商圈绿道、蜀龙路景观绿道等绿道,总长度301公里。其中,2021年,我区持续完善绿道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打造工作,建成湖秀路、和润路、万宇路、华盛路等社区绿道50条;推进绿道成网成链示范区建设,完成北湖—蜀龙路绿道示范区、东郊记忆绿道示范区2个,覆盖面积约40万平方米。这些“绿色家底”不仅好看,还推动了生态场景与消费场景、人文场景、生活场景渗透叠加,创新推进全域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提升,前瞻培育生态体验、文化创意、生活美学等新兴业态和生活方式。
“未来五年,成华还将坚持‘绿道+’‘公园+’‘生态+’的工作思路,有机植入集聚公共服务功能和新消费业态。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天府绿道超过200公里,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每年营造公园城市示范场景3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5%,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达到33%,形成类型多样、全民共享的绿色生态空间。”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文/赵悦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