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如何,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的向往度、赞誉度是重要标尺。自去年2月成都市实施幸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2-02/15/005903.html

等待处理…

我区大力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市民获得感持续提升

2022/2/15   点击量:12267

一座城市的“幸福感”如何,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定感、满足感,以及外界的向往度、赞誉度是重要标尺。自去年2月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区高位谋篇布局,主动担当作为,坚持把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以下简称“十大工程”)与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快推动各项目建设任务落地落实,着力做优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网络体系、宜居生活体系。从小游园微绿地的打造到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从家庭适老化改造到多形式托育服务,从新建改建学校到打通断头路,实打实的做法带给市民浓浓暖意。

记者从区委社治委了解到,2021年,我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共实施区级项目333个,年度计划投资231.6亿元,全年完成投资233.1亿元(完成全年投资计划的100.7%) ,“十大工程”社会影响力、项目显示度、市场参与度以及市民的获得感得到持续提升。

汇集民智民意——

收集民生诉求1505条 解决“急难愁盼”2171件

据了解,为切实保障“十大工程”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我区不仅第一时间成立了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7个规范性文件,并且将“十大工程”与我区“十四五”规划纲要、2021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计划紧密结合,编制了10个五年实施方案和10个年度工作计划,将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十大工程”意见细化为具体责任清单和项目清单,逐一确定“路线图”,绘好“时间表”,制定“任务书”,然后实行“挂图作战”。

去年4月21日,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首批机会清单发布会暨首次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北湖生态公园举行。活动发布了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首批机会清单,并号召各界媒体、社会组织广泛宣传幸福美好生活应用场景和投资机会清单,对“十大工程”推进情况、建设成果和市民反馈进行全过程报道、全方位宣传,形成各方共同建设、发展、受益的良好局面……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城市始终涌动参与的热情。”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十大工程”启动伊始,我区就十分注重提升其社会影响力。

去年,我区不仅先后承办了成都“天府社区游”旅游产品发布会、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专项集中观察活动、“爱成都·创享幸福”系列活动启动仪式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还广集民智民意,持续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为实施“十大工程”集思广益、创新思路。而通过组建市民观察员、网络观察员、专业观察团“三支队伍”,我区积极借助“外脑”力量提升建设“十大工程”的专业化能力和科学化水平,并创办了“幸福成华大家谈”网络视频专栏,诚邀社会各界督促“监工”。

此外,为了在开展“十大工程”的过程中更好地倾听民意,我区切实将“十大工程”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以访困难送温暖、访问题送平安为主要内容的“两访两送”工作,收集民生诉求1505条,共排查安全隐患442项,解决居民“急难愁盼”2171件。

营造幸福场景——

启动实施12个更新单元

建成一批有品质有特色应用场景

和爱人在鸟语花香的公园里,登上代表爱情的幸福列车,许下相守一生的承诺,完成一次浪漫的婚姻登记……这样如同爱情电影里的桥段,在成华就可以实现。去年5月20日,经过精心设计打造、备受外界期待的二仙桥公园婚姻登记处正式投入使用,很多新人选在“幸福列车”上完成婚姻登记。

“营造更多更优质的幸福美好生活新场景,是实施‘十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据该负责人介绍,去年,我区通过文化赋能,融合推进一大批新产业场景、网红打卡点、社区商业示范性消费场景建设,包括二仙桥婚姻登记处、杉板桥国际化社区等多个空间示范点,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改扩建等重大文旅地标,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成华段、“2+11”特色街区等一批富有品质、富有特色、富有活力的应用场景梯次呈现,持续擦亮了我区“熊猫之都、东郊文创、枢纽服务”三大文商旅融合品牌。

“一大批应用场景的成功打造,离不开我区着力构建的多元投入机制。”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十大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以市场化、系统化、场景化思维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十大工程”,创新“留改建”有机更新融资模式,启动实施了12个更新单元,总投资约730亿元,与两家企业达成总计3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有力撬动了社会资本参与,形成了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共同推进、同向发力的工作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我区还有效地引导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和市民共同参与“十大工程”,形成了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宣传、共同受益的良好氛围。

聚焦民生改善——

新增学位1.3万余个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5%

去年秋季学期,市民十分关注的成都英才学校建成投用,成为我区统筹推进优质学位、名优教师、特色名校、教育创新“四个倍增”的一个缩影。据悉,去年我区围绕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共高标准建成投用中小学7所、幼儿园18所,新增学位1.3万余个,学前教育公办学位占比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改善民生是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最终落脚点。”据介绍,过去一年里,聚焦改善民生,我区着力在提升优质公服、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做强宜居宜业功能等方面精准发力。”该负责人表示,围绕做优产城融合空间组团,积极打造“15分钟优质公服圈”,我区除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外,还进一步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内畅外联的城市路网体系,实现枫林路、建勋路等31条道路完工,建成天府绿道25公里,提档升级子街巷10条。

围绕做美城园相融公园城区,打造“15分钟生态宜居圈”,去年我区进一步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区,建成投用城市公园2670余亩、绿道290余公里、小游园微绿地630余亩,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1.5%;以抓好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加强大气、噪音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长,生活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持续好转;优化“碧水蓝网”,率先启动片区系统性市政排水管网病害治理,有效提升了府河成华段水质。

围绕做强宜居宜业生活高地,打造“15分钟幸福生活圈”,我区支持开发新职业就业岗位5000余个,开展“春风行动”“蓉漂人才荟”等系列活动76场,组织3902家企业发布15.2万个岗位;加大创新创业工作力度,35家企业成功入库成都市新经济梯度培育企业,培育卡诺普、硕特科技等准独角兽6家;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一网通办”能力提升百日攻坚工作,大力推进“智慧政务”建设,实现依申请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最多跑一次”事项达100%……

“总体上,过去一年里我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进展顺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针对“十大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部门协同度、项目显示度、各类主体参与活跃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我区将切实把“十大工程”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等工作结合起来,创新创优打造成华幸福生活“样板”,努力将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美好体验。

文/胡园春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上篇:我区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全区“四上”企业上规入库有关工作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