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晚,我区“百优十佳”民生实事项目颁奖活动在2022年百姓春晚暨“百优十佳”民生实事“感动成华·最美人物”颁奖活动上揭晓。“千名教师进万家”等10个项目获评成华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十佳”民生实事项目,“对口帮扶丹巴人才培养项目”等100个项目获评成华区“百优”民生实事项目。
据了解,“百优十佳”民生实事项目评选工作于2021年12月31日启动,以“网络投票+群众满意度测评+实地测评+专家组综合评审”的方式评选出来。
“十佳”民生实事项目:
千名教师进万家,落实“双减”解民忧
区教育局2021年暑期启动“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 6000余名教师走进10万名学生家庭,主动宣讲“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了解学生课后延时服务需求,解决亲子沟通、学习能力提升、劳动教育等多个难题,收集问题建议1826条,积极宣传“5+2+N”,以素质拓展为主的周末托管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精准发力,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能
2021年以来,区大气办以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区域空气质量总体呈改善趋势,在全市率先设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坚中心,持续实施“扬尘源、移动源、工业源”专项治理,严控PM2.5等颗粒物污染;坚持问题管理闭环运行,全年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浓度41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4天,同比增加23天,优良天数增加数居22个区市县第1名,市民蓝天幸福感显著增强。
疫苗接种“三分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1年3月,成华创新疫苗接种“三分法”,全面启动实施大规模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设置11个街道大型临时接种点,并在区内3所高校设置3个大型临时接种点,方便了各类群体就近接种疫苗;此外还提供上门移动接种服务,流动接种车开进养老院、企业,解决了特殊群体接种难问题。
搭建群众连心桥,构筑群众大幸福
为解决理工东苑及万年场水岸东里等小区群众反映的出行难问题,区住建交局会同相关单位进行现场勘查、研究论证后,启动了龙潭E线跨线桥周边交通优化改造工作,目前正有序推进中,项目竣工后将有效改善片区居民出行条件;此外,多宝寺连心桥(东浦桥)项目也于2021年7月竣工通行,附近群众从绕行30分钟到实现5分钟跨河,大幅提升了通勤效率,被群众称为“连心桥”。
五冶居民楼提升整治
万年场街道多措并举全力整治五冶居民楼环境卫生“脏乱差”、违章搭建多等问题。政企联动,协调中国五冶投入800余万元,对院内基础设施等进行提升改造,整治违章搭建等问题80余个。此外,群众参与也有效加强了院落自治力度,努力建设出和谐家园。
府青路桥下运动空间
府青路桥下运动空间全长约1000米,平均宽度18米,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项目以“时尚运动”“全龄覆盖”构建9大主题片区,打造出5个篮球场、2个足球场、1个滑板区、3个乒乓球场、2个羽毛球场、2处儿童游乐区、1处极限自行车滑板区、1处街舞轮滑区,被评为成都市2021年度红点、奇点,成了城市新地标、网红打卡地。
“学习强国”特色街区建设工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努力打造“学习强国”的学习型城市品牌,由区委宣传部联合市广播电视台打造的全国首个“学习强国”特色街区于2021年6月24日正式开街。开街后接待了逾百家单位学习参观,先后有逾百万群众前往打卡学习。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
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聚焦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我区由区残联在全市率先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救助年龄由0—12岁扩大至0—15岁,救助资金由每人1.2万元/年提高至3万元/年,将符合条件的所有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全部纳入救助对象,做到“应救尽救”,并积极开展居家康复指导、培训、社会融合等残疾儿童“送康上门”服务。
“望平生活家”公安24小时线下自助服务区
2021年初,区公安分局在望平滨河路打造了集“交管+户政+出入境业务”为一体的公安24小时线下自助服务区,形成涵盖周边2.5万人口、500多家商户的“不打烊”公安政务服务圈。2021年6月至今,该服务区共办理身份证件和户籍业务615件,处理交通违法80件,提供业务咨询1000余人次,成为市公安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开承诺的工作示范点。
升仙湖社区创业就业街区
双水碾街道于2021年启动完成升仙湖社区“六小”服务就业创业街区项目打造,对1000余平方米老旧仓库进行改造,整合家电维修、理发等社区生活性服务业资源,盘活闲置铺面20余家,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0余场次,惠及沙河路苑、新绿苑等小区居民270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