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三资’情况现在随时都张贴在公开栏上,每一笔动态和去向都一目了然。”谈起“提级监督”工作开展后的变化,龙潭街道丛树社区居民感触颇深。记者了解到,为提升基层监督质效,按照省、市部署,区纪委监委着力探索试点“提级监督”机制,构建区级统筹、街道配合、社区(村)参与的三级联动监督格局,推动监督落地,打通基层监督“神经末梢”。
“班主任”直管
实施“提级监督”机制
据悉,在摸清全区各社区(村)集体“三资”及债权债务规模底数的基础上,结合信访举报等情况后,区纪委监委选取龙潭街道丛树社区作为“提级监督”试点对象,并将群众关注的社区(村)集体“三资”管理作为突破口,强化源头管控,变事后被动查案为主动靠前监督,实现对资金的全程监管、动态实时预警,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我们街道有16个社区,13个为涉农社区,这些正在向城市社区转变的村改社区,成员异质性强、社会关联复杂、历史遗留多,丛树社区是其中的典型。”据龙潭街道纪工委书记、监察办主任刘民兵介绍,丛树社区现有户籍人口4308人,集体收益性资产多,小微权力末梢监督压力很大。
为此,区纪委监委指导街道纪工委根据监督事项的规定流程和具体要求,分层分类地列出了包含社区(村)“党务、居务、财务”3类的日常监督清单,单列出3类7方面12个监督事项,并同步延伸3个事项至居民小组帮助社区(村)级纪检组织理清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任务,压实工作责任。
“如果把街道纪工委比作学习委员,区纪委监委就是班主任,作为区域内纪检监察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协调者和指挥者,有他们具体指导,对我们来说是事半功倍。”实施“提级监督”机制后,刘民兵脸上的愁容不见了。
上下联动片区协作
抓实日常监督
“集体资金、资源有哪些?每年的公共服务资金用到哪里去了?‘提级监督’就是要把这些群众关心的事放在阳光下‘晒一晒’。”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结合试点推进实际,区纪委监委按照上下联动、片区协作的监督模式,组建“一个纪检监察室+一个街道纪工委+一个社区纪委”的监督组,对丛树社区进行“一对一”指导。要求社区纪检委员和村(居)务监事委员发现的涉及集体“三资”以及“一把手”问题直报区纪委监委;其他涉纪涉腐问题由龙潭街道纪工委按照“一个监察办+四个片区+若干名办案人员”的模式,开展交叉检查,抓实日常监督;同时,通过责任清单、权力清单、问题清单,构建形成廉政风险防控闭环,要求区级相关职能部门坚持利用“三资”管理平台,做好集体资产的系统化管理。
此外,区纪委监委还持续深化“三盯”“三公开”,采取“清单式”明晰监督事项,“项目化”压实问题整改等举措,推动社区(村)纪委主动靠前、监督落地以及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和规范会计核算,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公开。
据悉,去年1—10月,全区11个街道及81个社区2个村主动公开拆迁安置补偿、扶贫救灾、市政服务、基层“三务”(党务、居务、财务)、“三资”(资源、资产、资金)以及便民服务等事项信息30.8万余条。
标准化“应答”流程
确保问题快速解决
为确保如实上报问题,精准监督执纪,区纪委监委还进一步明确了“委领导、室联系、人共用、事协办”的自上而下包点指导方式,对社区纪检委员和村(居)务监事委员发现的涉及集体“三资”以及“一把手”问题的上报方式和处置程序都进行了规范,从信息收集、综合研判到流转督办,标准化的“应答”流程确保问题被快速解决。
“去年以来,在区纪委监委和街道纪工委的帮助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及各项理论学习、执纪监督技能培训活动,我们这些纪检新兵学到很多新思想、新政策、新知识,掌握了很多新路径、新方法、新手段。现在干工作更有信心了。”丛树社区纪检委员蔡开全说道。
据悉,自“提级监督”试点以来,龙潭街道逐步完善了“三资”管理制度、服务群众工作制度及“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等,“三务”公开更加及时透明,信访举报量对比去年呈明显下降趋势,干群关系进一步得以融洽,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逐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有序推行’的‘提级监督’工作思路,加强成果运用,形成高质量监督合力,不断擦亮基层监督‘探头’,用监督实效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文/王雅妮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