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12月20日,参加政协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带着社情民意和参政议政的热情,陆续抵达区政府大楼。会议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1-12/22/005713.html

等待处理…

畅所欲言抒己见 履职尽责建诤言

政协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小组会议

2021/12/22   点击量:22601

12月20日,参加政协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带着社情民意和参政议政的热情,陆续抵达区政府大楼。会议正式开始前,委员们参观了成华区2021年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从饱蘸深情的笔墨中感受成华高速发展的脉动,凝聚奋进前行的力量。在此后的两天时间里,委员们围绕城市更新、产业提质、动力转型、文化赋能等方面畅所欲言,为成华转型跨越发展献出“金点子”。

在政协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小组会议上,委员们分为十组,认真审议区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区政协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协商讨论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草案)、财政预算报告(草案)、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区政协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区政协工作报告,对今后五年的工作从五个‘作为’着眼进行谋篇布局,为今后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小组会议现场气氛热烈,委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同时结合成华发展的重大问题、重点项目、重要工作热烈讨论、交流互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积极建言献策。

城市更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一尊重五统筹”,全力抓好城市更新行动“五大攻坚工程”,推动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实践“两山”理念的先锋城区。

17个共2672亩城市公园、290余公里绿道、630余亩小游园微绿地……五年来,公园城区品质的持续优化,区政协委员蒋妍凤历历在目。她建议在公园城市中应该融入儿童运动视角,丰富亲子体育设施,运用视觉元素和动态环境氛围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运动。

近年来,成华实施系统治水、水岸三通、水岸景观提升“三大工程”,系统推进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聚焦水生态改善,区政协委员杨华建议充分利用成华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和力量,持续攻克水体生态治理的关键技术,持续创新水污染防治的设备,为水生态的持续改善提供科技支撑。

“垃圾分类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为建设公园城市,成华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院落均设置了垃圾分类箱及分类宣传栏,取得了一些成效。”区政协委员柳君建议,广泛利用视频、直播、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和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持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强化全龄段的垃圾分类意识;同时借鉴先进城市垃圾分类经验,结合我区具体实际尽快出台垃圾分类的激励办法,设立垃圾回收利用的奖惩基金,鼓励积极开展垃圾回收利用的企业,最大限度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产业提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重点,全力抓好产业提质行动“五大提能工程”,做强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引擎”,加快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载体集成”的发展格局。

区政协委员尹华平注意到,报告中提出,2022年,要确保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他建议应利用好政策优化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推进数字金融平台的建设。区政协委员胡勇建议,应盘活老旧工业用地,推动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培育一批优质工业企业,通过以商招商,引进更多头部企业,促进城区焕发新的活力;与此同时,还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成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希望游客不光来成华游览,还要选择吃在成华、住在成华。”在区政协委员刘珏看来,成华区域优势明显,坐拥猛追湾市民休闲区、熊猫基地、东郊记忆等文旅名片,文旅产业具有强劲吸引力。区政协委员张路建议,要大力发展特色新兴金融业,实施新兴金融业“1231”攻坚行动,精准对接客户,为金融赋能。与此同时,发展利用科技手段为客户精准“画像”,迅速匹配产品,积极为产品赋能。

“建议成华组织开展全国乡镇金融机构专场招引推介,我们将共同参与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招引,用好建设路金融商务总部发展区的资源禀赋,努力在成华金融产业强链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区政协委员蒋竹芳建议,我区应搭建更多交流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为成华打造高能级金融圈注入新的活力。

动力转型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改革为抓手、开放为路径,全力抓好动力转型行动“五大创新工程”,不断蓄积发展动能,厚植发展优势。

“我在成华做实体制造业已经17年,对这里的感情非常深厚,聆听报告后更加觉得未来可期。” 区政协委员邓秀莉认为,高素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她建议,成华企业要加强和知名高校交流对接,完善人才挖掘、引进、发展的流程机制,着力强化创新人才支撑。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对区域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作为产业园入驻企业代表,区政协委员廖洁针对校地共建科技园,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我建议成华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体系,培育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密切与高校的沟通合作。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科研成果整理并建立区域科技成果项目库,加强与地方产业功能区、龙头企业与科技企业等联系。”

在区政协委员蒲立新看来,打好“专精特新”这张牌,是成华实现新的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我建议建立区级重点实验室,通过奖励政策聚合人才,每年认定‘成华人才’,通过研发平台整合资源要素,争取最大的跨越式发展。”

如何优化提升技能人才市场供给以及创新人才对产业的贡献?区政协委员胡晓颖建议,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机制,通过成华的HR联盟,协同政府、企业技校、人力资源机构、行业协会等资源,开展人才服务培训、引进输出、项目孵化等服务,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活就业保障环境。

文化赋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全力抓好文化赋能行动“五大营建工程”,加快打造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先进区。

近年来,成华文艺已基本形成“四个一批”新格局,即打造了一批标志性的公共文化文艺载体,创作了一批有传播力的精品力作,培育了一批有号召力的文艺名家,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目前,成都部分区市县相继出台相关文艺扶持奖励政策,对当地文化、文艺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区政协委员王晓礼建议,由区财政匹配一定经费,尽快出台成华相关文艺扶持奖励政策,推动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制定文艺精品扶持政策,创评千名文艺新星、艺术匠星,建立百个名家工作室”等部署要求落地落实。

成华既有“熊猫都市乐园”的品牌美誉,又有工业文明的辉煌底蕴,更有目前高瞻远瞩“文商旅融合发展”的谋略,“文商旅融合发展”摆在首位的“文”,既彰显了成华的文化自信,也迫切需要更进一步呈现出为更多受众认可、熟知的文化地标。

区政协委员戴长伸建议,结合成华实际,围绕成华“四地标”中成都339、万象城周边区域、东郊记忆周边区域等,打造成华独具特色的“小精尖”文化地标,即建设精品文化(文艺)展示点位,辅助配套商业载体,从而达到以“塑文融商、文商促旅”推进成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区政协委员柳声扬建议,全区中小学生以“一笔一画写好字,一言一行做真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心,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全区中小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润泽下绽放生命活力。同时,以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为教育教学工作重点。

治理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律,全力抓好治理提升行动“五大改革工程”,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近年来,成华将全面依法治区示范试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攻重点、破难点、疏堵点、创亮点,有力推进依法行政高标准、保障经济发展高质量、助推社会治理高效能、守护群众生活高品质。”区政协委员曾飞建议,应不断巩固拓展全面依法治区示范试点建设成果,推出一批体现成华特色、符合基层实际、解决群众难题的经验模式,用法治厚植城市发展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名新任的区政协委员,王军重点关注的是影响群众生活的社会治安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坚决守牢社会稳定底线,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王军建议,要坚持和发展好“枫桥经验”,适应新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运用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群众、化解矛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了小汽车,‘停车难、停车乱’成了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区政协委员佘仁红建议,应加大力度构建城市智慧停车体系,缓解老旧小区、大型商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停车难题,推动城市交通治理水平提升,改善城市品质形象。

民生改善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力抓好民生改善行动“六大幸福工程”,持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加快建设宜居宜家的典范城区。

“从报告中不难看出,成华在民生改善及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数等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区政协委员艾莉建议,在此基础上,成华进一步加强社区综合体建设,夯实基础设施配套,针对未来老龄人口增多的趋势,不断完善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体系,建设社区老人智慧居家养老系统。

区政协委员于安鲁认为,要实现多元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一套有效的统筹管理体系必不可少。“我建议改善和优化以往养老的分散管理模式,要建立有聚合效应的统筹管理体系,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大家既分工又合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民生改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成华公办幼儿园增加到60多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极大地缓解了“入学难、入学贵”问题,作为一名幼教行业工作者,区政协委员邓婷感到非常欣喜。“我们应该注意到,发展的同时也拉大了‘内需’。”邓婷认为,在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中小学涉及比较广、应用得较好,但目前在幼儿园这一块还缺乏专业指导,她建议可以让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下沉到幼儿园,与幼儿园建立相关机构合作机制,通过院校合作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活动,全方位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组

上篇:没有了
下篇:区政协八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