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记得早年间,因袋装、瓶装、桶装酱油尚未问世,家庭所用的酱油皆为散装货,平日买酱油须得自带瓶或碗到店里去打。儿时的我便承包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1-12/10/005655.html

等待处理…

酱油记忆

作者 钟正和
2021/12/10   点击量:16507

记得早年间,因袋装、瓶装、桶装酱油尚未问世,家庭所用的酱油皆为散装货,平日买酱油须得自带瓶或碗到店里去打。儿时的我便承包了这项工作,隔三岔五就被外婆支使到跟前,从口袋里掏出一角钱交到我的手上,然后一字一顿地说:“拿紧点,路上别打掉!”

小孩子总是好动的,对到店里打酱油这样的事表现得颇为积极,乐此不疲,一路上还会传来邻居们带着赞许眼光的表扬声:“翟阿姨家的孩子真乖,这么小就可以做事了!”这也成为我极佳的动力。

酱油店开在老街上,矮旧的木楼,开关门都沿用着古老方法,古朴中透着份沧桑感。窄小的店堂后面,有一个宽阔的后院,里面放着几口深褐色的大缸,贴着用红纸书写的大大的“酒”和“酱”字。缸底有一小部分已嵌入地下,像是把根扎在了这家有些历史的老铺子上。

那斑驳老旧的木质柜台对儿时的我来说,显得有些高,站到柜台前,刚露出半个脑袋。只能一手举起空瓶,另一手捏着钱使劲摇晃,嘴里喊道:“给,打酱油。”老板接过钱,将瓶子放到酱油缸边,拿起漏斗,对准瓶口,插入瓶颈。而后,揭开缸上的蒲盖,当即便有一阵饱满悠长,好像会呼吸似的浓浓酱香扑鼻而来。

过去打酱油并不称重,柜台一旁的案板上,从大到小依序摆放着一排竹制量斗,老板会按顾客付钱多少取下合适的量斗。舀满后,小心翼翼地慢慢提起,凌空一倒,量斗中的深红色酱油便淅沥地注入漏斗之中,再顺着瓶口缓缓而下。最后,老板把漏斗在瓶口磕两下,酱油就算打完了。

等老板拧紧瓶盖,并用绳子将瓶身打结系牢递过来后,我一手拎着那满瓶不动半瓶晃的酱油瓶,气喘吁吁而又小心翼翼地朝家里走,仿佛完成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然而有一回,我已快到家时,一不留神惨遭巷口的大白鹅袭击,脚底一滑,手上一松,乓里啷当,瓶子掉地,酱油立时溅成鲜艳的图案。只得回家问外婆拿钱后,再跑一趟酱油店。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散装酱油逐渐被各种各样的瓶装酱油所代替,老街上那家原本向四乡八镇提供酱油的老店也歇业关门,连同它的气味,也淡出了乡民的生活。

直到现在,凡是栽在后院位置的花木,长势都很好。我猜想,这说不定是因为以往滴到地上的酱油太多,院子里的土地才格外肥沃的缘故吧。

上篇:幸遇书店
下篇:绿萝情缘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