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解封了!”11月23日零时,成华区理工东苑西区由高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兴元华盛小区二期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1-11/26/005590.html

等待处理…

微光点点 汇聚成炬
成华战疫纪实

2021/11/26   点击量:17830

“解封了!”11月23日零时,成华区理工东苑西区由高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兴元华盛小区二期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至此,成都中高风险地区全部清零,成都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22天前,成都报告本轮疫情的首例病例,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遭遇战、阻击战打响。成华区迅速反应,连夜开展人员排查、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封控隔离等工作,切实保障市民健康、城市安全。在与病毒又一次正面交锋的危急时刻,“天使白”“志愿红”“公安蓝”“橄榄绿”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无畏坚守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擦亮了幸福成都的鲜亮底色。成华居民主动配合、守望相助,用实际行动构建起战疫命运共同体。

从常态到应急

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千方百计有效切断传染源!”在成都出现首例确诊病例后,成华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立即研判部署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压实责任、严格小区(院落)管理,落实重点地区来蓉人员排查、登记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对交通口岸、酒店、医院、诊所、景区、商超、农贸市场、文体活动场所等重点场所进行排查。

本轮疫情防控的“敌人”,是席卷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病毒升级版“德尔塔”毒株,传染性更强、重病率更高。由于首例病例发现较晚,社会活动范围大,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等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众多,这无疑给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与狡猾的病毒赛跑,区委、区政府要求全区上下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采取最严举措、落实最严责任,持续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织密防控网络,以应对更加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科学划分、精准防控工作要求,经省、市专家研判,我区划定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封控区要求严格实施“居家隔离,足不出户、封闭管理”。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全区迅速组织力量开展流调溯源,对涉疫人员和场所实施分类管控,统筹做好核酸筛查、人员健康监测、环境终末端消毒等工作。

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密集召开会议,坚持问题导向,因时因势作出针对性部署,对加强重点人群防范、管控措施落实等作出明确细致要求,统筹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全力做好人员隔离管控和服务保障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防疫隔离点、核酸采样点、农贸市场、超市、社区院落、隔离酒店、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等地督导检查,带动整个指挥体系有令必行,令行禁止。

为有效阻断疫情扩散,根据防疫管理有关法规,我区对双桥子街道、猛追湾街道、二仙桥街道、府青路街道、万年场街道、双水碾街道、跳蹬河街道、保和街道、青龙街道所有社区及龙潭街道龙瑞社区、丛树社区居民开展免费核酸检测,全面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非常时期,我区相继发布通知和通告,就做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严格落实亮码通行、减少人员聚集、提倡线上办公等工作提出要求,切实加强社会面管控。

全区各部门迅速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各项部署,使出铁腕手段、拿出精准举措,24小时值班值守,形成全区防控“一盘棋”。一个目标激励着所有人:争分夺秒切断传播链,坚决扼制疫情扩散蔓延。

凝聚强大合力

共同阻击“德尔塔”

在与病毒短兵相接、和疫情奋力赛跑的危急时刻,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等临危不惧、逆向而行,用夜以继日的坚守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用屋外的奔波守护着屋内的万家灯火。

2021年的冬日,当又一次疫情突袭被成功阻断,这座城市也又一次被无数平凡英雄的故事温暖——

那是从夜到日的不眠不休。“我不累,不用换岗!”区妇幼保健院医务管理人员陈碧连续4天带队到二仙桥街道、万年场街道等地开展核酸采样任务,轮到换岗的时候,她总说:“我不累,让我留下来。”“全副武装”的医务人员、连夜的核酸采样,面罩后专注而有力的眼神,他们忘记了时间,也赢得了时间。

那是严防死守的决心信念。为应对此轮疫情,二仙桥街道组织300余名街道干部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前往理工东苑小区,全力做好排查管控、隔离转运、生活物资采购等工作。凌晨接到上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知,长林盘社区党委副书记严利桃立即带领同事们进入小区,挨家挨户排查,协助医护人员完成了核酸检测采样近14000人,转运密接人员170余名。

那是初心使命的光芒闪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成华区120支队伍共2500余名党员义工迅速集结,协助三环内所有居民全覆盖开展核酸采样和检测,在隔离封控小区担负起逐户上门通知住户开展核酸检测、建立物资储备、物资转送等任务,用实际行动扛起“为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的使命担当。

那是闻令而动的挺身而出。“双水碾街道今天将组织进行核酸检测,急需志愿者前往支援。”在成华红十字会志愿者微信群中,这一条消息下面,被“已经出发”“路上了”“马上到”的回复刷屏。一个小时,50多名志愿者完成集结。

那是毫无畏惧的青春力量。25岁的跳蹬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冉妮,90多斤的瘦小身躯背起重达50多斤的消毒液桶爬上七楼,高效安全地完成了集中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居家环境消杀和转运工作。白莲池街道将军碑社区的“95”后志愿者于楠,连续16天支援封控小区管理工作,脸上被口罩勒出一道道红印,不敢接父母的视频电话,只因“怕妈妈看到担心”。

那是携手战疫的专属“浪漫”。邓雪和段明川,一个是二仙桥街道仙韵社区的网格员,一个是府青路街道文德社区的工作人员。自疫情发生后,这对年轻“夫妻档”携手并肩,连续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与理解是属于他们的“浪漫”。虽然在不同岗位、不同地方,但两人却有同样的信念:众志成城、只为尽早归来的烟火成都。

在来势汹汹的病毒面前,每个人都是防线,这是在持续的疫情抗击中总结出的最朴素也最有效的经验之一。面对突然袭来的疫情,奔赴在各自岗位上的每一道平凡之光,都汇聚成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烟火归来

致敬城市安全守卫者

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带来了短暂的慌乱,但人们很快适应这段特殊时期。即便是身处封控区域,大家的心态也逐渐由焦虑变为平静,再到安心。

正式解除风险管控前,中高风险区域的居民接受一轮轮核酸检测,在寒风中排队等待,没有人抱怨,而是积极面对,“怕啥子嘛,有这么多人在保护我们!”身处低风险地区的居民,也在并肩作战,严守防疫要求,戴好口罩,亮码扫码,加快疫苗接种,尽量减少外出。

11月7日,成都正式“立冬”,夜间气温低至5℃。在星星点点的灯光掩映下,“天使白”“志愿红”“公安蓝”“橄榄绿”从四面八方汇聚, 在夜色与寒冷中共同守护城市安全。感动于抗疫人员的无私付出,居民们源源不断地送来羊肉汤、新鲜糕点、爱心粥、取暖的炭,在一个个不眠不休的夜晚为一线工作者暖胃暖心。

“邻居们,千万不要着急,乐观点,写好疫中日记,核酸检测坚持天天做起……”疫情期间,由理工东苑居民笑笔、晴空万里填词,成华居民“方钻头”配画,“洋芋就是马铃薯”编辑的短视频《初冬的东苑》为大家带来鼓励、信心与快乐,表达出对抗疫工作者的感谢与致敬。

居家隔离的日子里,居民虽不能出门,但衣食无忧;而一线工作人员们每天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奔波忙碌在楼栋之间。这样的辛苦付出,理工东苑居民龚世达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此,这位70岁的退休教师有感而发,创作出一首名为《赞志愿者》的诗歌,并将其书写成一幅书法作品,在业主群征得大家的同意后,以“理工东苑十六栋全体住户”的落款送给志愿者们。

怀着对防疫工作人员的感恩,锦绣社区居民李在荣在5天内完成了16幅“防疫工作”系列手绘漫画的创作,这些漫画有个特别的落款——“幸福画师”。充满力量的背影、面罩下坚定的眼神、疲惫的睡姿……通过画笔把抗疫一线的一幕幕场景记录下来,是这位“幸福画师”能想到的向画中主人公致敬的最好方式。

在疫情防控的繁杂工作之中,独自在家的“毛孩子”们也没有被忘记。了解到因主人隔离出现的宠物喂养问题,二仙桥街道组建起“宠物爱心喂养小分队”,每天由三名志愿者和一名防疫人员上门为宠物投食,临时扮演起“铲屎官”的角色,照顾起它们的生活起居,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一个个细节,涌动着人们的守望相助和温情善意,透射出战疫者的执着与坚定。关键时刻,一句“我在”,一声“我们在”,来自对城市、对彼此的责任,正是守护这座城市最坚不可摧的力量。再漆黑的夜晚也会迎来光明。如今,当疫情的阴霾退散,光亮重回每个人的面庞,我们坚信这座城市,经得起考验,留得住烟火。致敬!每一束战疫路上的平凡之光。

文/王雅妮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上篇:没有了
下篇:成都熊猫基地观光瞭望塔预计元旦开放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