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感谢防疫工作者,让我们‘宅’家放心,生活安心!”“逆行‘天使’日夜坚守,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与爱!”……在这个解封的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1-11/23/005578.html

等待处理…

“感谢你们的日夜守护!
”温暖成华 美好回归

2021/11/23   点击量:27017

“感谢防疫工作者,让我们‘宅’家放心,生活安心!”“逆行‘天使’日夜坚守,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与爱!”……在这个解封的特殊时刻,被守护的隔离居民心中涌出无限感慨,无数感激的话语汇成涓涓细流,浸润大家的心田,令人动容。经过抗疫工作者与隔离居民的共同努力,理工东苑西区于今日凌晨0:00正式解封,人们的美好生活再度回归。

“身为中国人,我感到自豪!”

万新南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这次疫情来得很突然,让大家措手不及。政府紧急采取措施,按下了暂停键。虽然学习、工作、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面对新冠病毒这个全人类的敌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退缩,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医护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他们从疫情开始就一直在尽心尽责、有条不紊地为我们服务,真的让人感动,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温暖的国度。在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我们更应该自觉在家隔离,将“不方便”留给自己,不给社区添麻烦,大家共同迎接解封日的到来!

刘迅

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教授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开始,我和身边的邻居们是不安的、担忧的,但很快大家的心态就转为平稳。能够实现这样的转变,正是因为我们的党委政府以及无数的一线防疫“斗士”,是他们自始至终都坚定地站在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虽然不能走出家门,但实际上我们的正常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如果没有无数志愿者、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以及各行各业的“逆行者”,这样的局面是不可能实现的。每一次抗疫阻击战,都能充分彰显我国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一句话,我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防疫高效 我们安心”

陈永莲

理工东苑居民

从最初的志愿者到后来的居家隔离居民,我以不同身份经历这一切。疫情突发后,街道社区第一时间启动了疫情防控预案,封闭了小区,成立了理工东苑疫情防控临时指挥部,组织人力物力确保整个小区防疫物资的充分保障和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

小区在封闭管理后,在社区、物业和各部门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建立了楼栋微信群,大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能很快得到回应并及时得到解决。居民们的生活趋于平稳。儿子在网上继续上课,丝毫没有耽搁;我在平台采购,家里生活如常……这些平日里不起眼的小事,此时此刻却是让我们东苑每个居民心安的大事。

周庆磊

成都理工大学后勤服务集团职工

孩子妈妈因工作需要一直坚持在抗疫一线,如何让我和儿子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成了全家最关心的问题。街道和社区专门为理工东苑居民联系了由政府补贴的公司帮我们送蔬果等生活用品,菜品品质好,价格还实惠,配送也及时。我在当志愿者的时候,看到每个居民反映的问题都能及时传递到相应部门,并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封闭期间,儿子感冒发烧,医务人员第一时间上门问诊,志愿者们及时将药送到我家,让小孩早点儿吃上药,避免了病情的加重,让我非常感动。

“谢谢你们 逆行‘天使’”

唐宏川

成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学生

听到疫情又在学校附近出现时,我们并没有特别慌乱,因为去年我们经历过一次封校,当时应对得很好,那今年也一定可以的。志愿者们三餐送餐上寝,后勤人员全天候地工作,老师们也给我们网上授课,全天供应热水,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们的学习不受影响。大家在寝室里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同,反而在寝室呆这么多天还长胖了,我们也定期做核酸,坚决遏制住了疫情的扩散,也确保了没有出现疫情的传播。

黄艺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

防疫工作者们太不容易了!在线上,他们时刻倾听居民的诉求;在线下,他们不分昼夜地跑前跑后。最开始居家隔离时我心里还有点慌,但一想到我们能够安全舒适地宅在家中,其实是建立在那么多“逆行者”的汗水之上,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非常心疼他们。好在通过大家专业而又体贴的防疫工作,我们有惊无险地战胜了此次疫情,我想由衷地对抗疫工作者们说一句:谢谢你们!

“最熟悉的陌生人 终于见到你们”

朱丽

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教师

从11月5日凌晨起,理工东苑小区成为封控小区,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节奏被打乱了。我居住在理工东苑23栋,封控管理期间,志愿者、医护人员和社区管理人员为大家提供了周到的服务和帮助,虽然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每次都看不清楚他们的脸,但大家能感受到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

平时我对中华传统技艺很感兴趣,所以我就想到了用剪纸向志愿者们表达谢意。

刘爱玉

理工东苑居民

在居家隔离期间,虽然不能出门,但是得知防疫工作者每天在一线坚守,每天为我们服务,不仅配送生活用品,还为我们解决各种困难。

我刚刚过完85岁生日,最让我意外和感动的是,在隔离期间,志愿者们专程送来了生日蛋糕,这是我过得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美好生活 重新回归”

李榕

成都理工大学后勤服务集团职工

居家隔离的第一天,我本该带着狗狗下楼遛弯,但因为隔离,无法下楼,小狗急得一直扒门,在好一番安抚之下,狗狗才平静下来。其实不要说狗狗了,我们这么多人也从没宅家这么久过。

这些天,是广大防疫工作者和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为居家隔离的居民提供种种生活便利,让人们的生活跟平时比起来没有什么两样。

今天,小区顺利迎来了解封,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抱起自家的狗狗出去透透气。

郑建

理工东苑居民

对我来说,居家隔离期间最难熬的,就是不能每天带上心爱的相机,去拍摄蓉城的初冬美景。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一年四季都有数不尽的美景在吸引我走出家门。尤其是每年11月前后,恰好是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内银杏最漂亮的时节,往年这时候,我从不会错过这个欣赏风景的机会,总会带上相机和家人在电子科大流连忘返,有时候一逛就是大半天。

收到要居家隔离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今年只有错过银杏季了,庆幸的是,在广大抗疫工作者的努力下,居民们顺利迎来了小区解封的日子。等天晴了,一定要带上家人去逛一逛,多拍点美丽的照片。

“解封不解防 一刻不松懈”

宛坤义

二仙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小区封控虽然已经解除了,但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松懈,“解封”不等于“解防”,居民朋友们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量体温、不聚集的良好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同时大家一定要注意,要科学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胡芹龙

理工东苑居民

经历了漫长时间的艰苦等待,我们终于赢来了胜利,这离不开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对我们的帮助。

小区解封后,我和家人会继续履行防疫责任,支持配合社区做好各项防疫工作,并主动做好个人防护。

“加力加劲 把效益挣回来”

杨东

理工东苑餐饮经营者

疫情期间,我们店没有开门,现在小区解除封控了,我们也准备开放堂食了。

不过,在开门迎客前,我们店内会全方面做好防疫消杀工作,并对食材进行全方位的查验,确保食客舌尖上的安全。

王定红

理工东苑理发店店主

在得知小区终于要解封的消息后,我激动的心情都无法用言语来表述。

店铺歇业半个月,这下终于可以重新开门了,店内所有的员工们也早早做好了准备,打扫了卫生,做好防控措施,期待再次“上岗”。虽然疫情对我们造成了少许影响,但是我相信大家一起加油,从“头”开始,重振信心,相信生意很快就会恢复如初。

“努力学习 回报社会”

张南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

今天解封后,我们特地来给老师过生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疫情期间,我们3万学生线上网课正常进行,老师们上班时间线上直播授课,下班时间到食堂“帮厨”摘菜打饭,由志愿者们把一日三餐按时送到学生宿舍门口,没让我们饿过一次肚子。感谢“博导”们做的饭,真的很好吃,希望把知识也一起“吃”到肚子里!

梁紫佳

成都理工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牛津布鲁克斯学院)数字媒体技术学生

在疫情之下,无数医护人员、志愿者为我们筑起了第一道疫情防线,我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和学生骨干的责任与担当,那就是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厚植心上,把“为同学服务”的行动落到实处。

哪里需要自己,就在哪里发光发热,尽一份微薄之力,为抗击疫情贡献青春力量,肩负起“强国有我”的时代使命。

“双向奔赴 互相温暖”

刘银峰

长林盘社区党委书记

作为一名党员,越是困难越是危险的时候,越是需要我们挺身而出。在疫情面前,我能够参与其中、冲锋在前,感到很骄傲。

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大家的理解与支持让我感动,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当起志愿者,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筑牢社区防控安全线,我感到很幸福。抗疫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感受到的温暖消解了疲惫。有居民心疼我们,给我们送来吃的喝的,还有居民为我们写诗、写歌、画画。在这个寒冬里,每个人都在相互温暖,相互给予力量。

严利桃

长林盘社区党委副书记

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大家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不便,但是理工东苑的居民非常团结,大家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安心居家隔离,正是在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今天终于迎来了胜利解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解封”不等于“解防”,希望广大居民朋友们继续按照社区防控要求,减少外出、避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防护。“解封”也不等于“解服务”,虽然我们按下了对你们抗疫志愿服务的终止键,但为你们的其他服务将会一直持续。

区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组

上篇:解封!充满“烟火味”的生活回来了!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