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1版
聚焦治理提升 建设安全韧性的现代化新成华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区域发展的坚强基石。把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律,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大力实施治理提升行动“五大改革工程”,不断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打造现代化治理的示范样板。
树立“法治成华”标杆
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巩固拓展全面依法治区示范试点成果,一体推进法治城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用法治寻求城市治理最大公约数、厚植成华发展核心竞争力,奋力打造全国一流法治城市标杆区。
大力推进党委依法执政。不断健全党领导法治建设制度机制,压紧压实“三级书记”抓法治责任,全面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大力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行“柔性执法”“3+N”行政执法等新模式,健全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大力推进司法公正为民。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大力推进社会依法治理。深化全业务、全时空、全链条、全周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新法治示范社区建设评价体系,擦亮“法治街区”“红色律所”“社区法律之家”等品牌,争创全国“八五”普法先进单位。
筑牢“平安成华”防线
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筑牢“四道防线”,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全面筑牢社会稳定防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诉源治理”,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机制,全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加强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和社会面防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反恐防暴工作,完善扫黑除恶长效机制,打好禁毒人民战争,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
全面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四个责任”,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持续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管控和专项整治,不断提升安全生产执法效能,守牢安全生产红线。
全面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加快建设“互联网+”食品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切实守住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全面筑牢应急管理防线。坚持以防为主和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强化应急演练,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范能力。
汇聚“和谐成华”合力
深化“一核三治”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推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争创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
着力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党组织对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完善党建引领的社区发展治理与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机制,持续推进基层放权赋能,推动治理重心和配套资源向基层下沉。
着力拓宽自治共治参与渠道。健全基层民主协商、“五社联动”、基层志愿服务等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壮大社区基金规模,综合运用搭平台、定规则、给支持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居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着力提升社区生活品质。深化社区规划师制度,高标准建设一批示范社区、国际化社区,推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布局发展符合居民家政、休闲、健身、购物等消费需求的社区商业,广泛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加快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
打造“智慧成华”品牌
聚焦城市治理精细化、信息化、科学化,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样板,争创全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典范城区。
全面打牢数字基础设施基座。加大智能感知、网络传输、存算融合等智慧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织密全时空、多维度的城市感知体系,推动“光网+5G”双千兆全域覆盖,建设存算一体的“边缘计算”节点,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基础。
全面建强智慧城市运行大脑。升级打造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加快建成城市数据资源池,全面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支撑能级,构建“多脑协同”城市智慧治理架构,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联动指挥调度体系,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全面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聚焦破解城市管理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对接政府、企业、市民等主体需求,拓展跨域数据关联分析,科学布局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环境保护、交通出行、安全应急等智慧应用场景,健全接诉即办、联动督办的全方位响应机制,丰富“天府市民云”成华板块,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社会诉求“一键回应”。
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