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池街道一里塘社区面积为0.88平方公里,辖区有1个拆迁安置小区、3个商品房小区,共有居民3000余户、1万余人。作为一个典型的农转居过渡型社区,近年来,在推进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一里塘社区面临着原住民和新市民共同体意识不强、居民矛盾化解不力、社区资源薄弱分散、内生动力不足等多重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学习型党组织为引领,通过打造‘三大功能区七大空间’提升社区品质,并坚持推行‘三化三合’工作法,推动形成了‘一机制两品牌’的示范成果。”一里塘社区党总支书记钟毓贵表示,通过一系列举措推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如今的一里塘社区友邻和睦,也更具烟火气了。
党建引领优服务解难题
营造和谐共建邻里文化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社区的新市民对于教育提能、融入城市的需求非常迫切。”钟毓贵告诉记者,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作用,搭建起四级联动体系,推动党组织向小区延伸,积极推进红色物业、楼栋党组织体系建设,并扎实开展党员特色教育、先锋模范、党建共建等系列工作。此外,社区扎实开展“街坊学堂”“爷爷奶奶手作坊”等有品质的党群素能提升类项目,发动党员带头开展“一里先锋”送政策、送温暖、送清洁、“抗疫先行”等优质志愿服务,受到辖区群众的高度评价,有效促进了党群融合共治。
据介绍,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党总支多次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多途径多形式对标先进学习,梳理出问题清单及资源清单,将其作为社区治理的导向。为破解空间发展难题,建设公园社区,一里塘社区以“场景城市”理念为引导,对辖区废旧空间进行了一次“变革性”的活化更新,成功打造了党群服务中心、熊猫驿站、左邻右舍美学馆三大功能区,文商空间、记忆空间、共享空间等七大空间场景,实现了社区生活消费形态和功能品质的双提升。
钟毓贵告诉记者,为了把社区空间用好,社区党总支又以提档升级后的公共空间承接居民特色党群及素能提升活动,带动一大批居民参与到小区环境美化等治理行动中,和谐共建的邻里文化氛围在社区里越来越浓厚。
推行“三化三合”工作法
形成“一机制两品牌”特色成效
“有了学习型党建做价值引领,有了品质空间做阵地保障,我们开始运用‘三化三合’工作法来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各方面工作。”据钟毓贵介绍,该工作法具体是指一体化推进新老居民融合,以活动聚人气,以文化凝人心,通过参与式互动治理构筑精神共同体,增进邻里情与提升社区温度感;订单化推进需求项目揉合,通过“睦邻手拉手 烟火一里塘”“妇女微家”等多个项目回应居民需求,调动居民参与社区营造积极性;协同化推进内外资源整合,探索造血机制,挖掘社区文商资源,引进茶业工会、雨田青教育、瑾纹设计等10余家企事业单位为居民品质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在一系列工作推动下,如今的一里塘社区,已形成了“一机制两品牌”特色成效。据钟毓贵介绍,“一机制”是指创新社区合作人机制——社区成功引进了5家商企合作人、4名个体合作人,设立了社区基金,为社区引进资金40万元的同时,也为居民提供了尽展其才、梦想成真的发展机会。“两品牌”是指,社区成功打造“爱莲说”规划设计品牌和“法治一里”社区治理品牌。为打造“爱莲说”规划设计品牌,社区联动社区规划师、社会组织、居民骨干等,以参与式规划工作坊等活动,吸纳了一批居民的“金点子”,高效回应了居民需求,形成了社区邻里节、院落微更新等项目,更好地满足了居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为建立“法治一里”社区治理品牌,社区打造了线上“法治一里”“一里人家”智慧平台,线下“钟孃工作室”等居民自组织调解团。截至目前,已累计解决事件200余起,成功创建为四川省“六无”社区(无黑恶、无毒害、无邪教、无命案、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
文/胡园春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