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区行政审批局获悉,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局全面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的堵点、难点,谋惠民之策、行便民之举、解民生之忧,高度重视政务窗口在提升政务服务质量、树立政务服务良好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作用,持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积极探索服务工作新举措,努力打造成华窗口服务“金招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新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
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据了解,区行政审批局坚持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改革,建立高效协同的“一窗受理”工作机制,全面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信息共享,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
“我们在区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区行政审批局事项‘综合一窗’,按照行政许可类事项、市场准入登记事项分类,分两批次推行无差别受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纳入区工程建设综合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其他入驻区政务服务大厅的事项实行‘分类一窗’。”据区行政审批局监督管理科科长(顶岗)马骁骁介绍,为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服务模式,该局选优配齐骨干力量,通过理论学习与窗口实践相结合,业务培训与服务规范相结合,开展全事项业务培训,切实提升综合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锤炼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政务服务队伍,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窗通办”的优质服务。
企业和群众不时会遇到需要办却办不成的“难事”,既然办事过程中有“疑难杂症”,是否可以开设一个窗口专门接收这样的“难事”,形成一套办理解决机制,让企业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据了解,为切实把企业和群众难事往快里办、往实里办、往深里办,区行政审批局在政务大厅还设立了“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主要负责企业和群众相关咨询、投诉以及协调督促相关问题解决等工作,并安排专人对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汇总,分析问题原因,协调解决,限时反馈,破难点梳堵点,将“办不成的事”转变为“办得成的事”,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增强群众办事便捷度,破除阻碍群众办成事的隐形壁垒,补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扫“码”评价提升服务质效
“绿色通道”为企业保驾护航
“请您对我们本次服务进行点评。”正在区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办事的张启明收到了这样一个“请求”。“挺新鲜的,政务服务也能像网购一样给予好评和差评,如果不满意扫扫二维码就能评价并‘吐槽’,工作人员为群众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了,我们来办事也觉得心里很舒服。”张启明说道。
据了解,为提升服务质效,区行政审批局充分运用政务服务评价机制,通过“好差评”“作风监督评议”等多种方式,对接企业、群众意见需求,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取信于民,确保群众的诉求反映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该局持续升级打造为民服务“示范岗”,坚持定期评选“优质服务窗口”“优秀服务标兵”,实行流动挂牌制度,推动广大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显作用”,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的跑动次数。
“为了给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我们开辟了一站式审批‘绿色通道’,为区域重点项目提供优先办理、专人对接等便利措施,并通过主动创新服务方式,主动跟踪项目推进情况,充分发挥集中服务的职能,积极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即到即办、快速专办,提高服务效率。”据马骁骁介绍,除开辟企业办事“绿色通道”外,老、弱、病、残、军人等群体若满足一定的条件,该局也将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安排专人协助办理,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
此外,区行政审批局还丰富拓展“24小时”自助服务区、自助服务终端审批服务功能,配备政务服务查询机、自助人社终端、自助税务终端、“天府通”自助政务终端,提供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三大类功能应用,提升政务服务“自助办”“随时办”能力,实现更多的政务服务“不打烊”“全年无休”。
文/毛艺宏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