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成都常住人口为20937757人,成华区以1381894人的常住人口数位列中心五城区第一,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6.60%。除了常住人口规模扩大,从此次人口普查数据中,能够读出成华人口发展有哪些新特征、新趋势?
吸引力
常住人口居中心五城区首位 高素质人才大幅增加
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成华区常住人口为138189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443109人,增长47.20%,年平均增长3.94%。值得注意的是,成华区常住人口数位列中心五城区第一,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6.60%。
从人口素质方面数据来看,成华区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34.6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由21158人增加到34676人。
人口吸引力和集聚度的不断提升与城区能级提升相匹配,显示出成华强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政府也在有意识地出台政策措施,吸引人才来蓉发展。
近年来,成华区坚定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先后出台“成华英才计划”若干政策,建立人才公寓、青年人才驿站等,促进各类优秀人才在成华聚集。同时充分发挥“五院三司两校”等4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20余万产业技术人才优势,持续推出“成华英才”“成华工匠”“成华技能大师”“青年创业大赛”等人才政策和活动,聚力打造人才高地和创新强区。
未来5年,成华将建成5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创空间、设立10亿元规模科创基金、发布250个以上新经济新场景,大力实施“青年创新领航”“青年创业导航”“青年就业起航”“青年情感护航”四大计划,为青年提供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的创业资源供给,全力为各类人才搭建施展抱负、追逐梦想的舞台。
辐射力
人口向外围疏解 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根据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成华区城中心人口占比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1%下降为17.49%,中部区域人口占比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4.89%上升为37.48%,青龙、保和、龙潭等外围街道的人口占比最大。
人口分布和产业活动由中心城区向外围疏解,促进了资源要素的高速流动,提高了成华中心城区的外溢效率和辐射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在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自2017年以来,这里先后签约引进京东集团、雪松控股、联东集团、华灏鲲鹏等重大产业化项目47个,云集新经济及其关联企业2000余家,重点发展以智能终端为主体的数字通信产业、以机器人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以云研发云设计云制造为突破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和以检验检测为特色的“三主导一特色”新经济产业集群。
不止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当前,成华正聚焦“成于中优,华在文商”工作主题,紧扣五大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五大兴区战略,强力实施六大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支撑、以都市工业为重要依托、以新经济为转型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经济、都市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近年来,成华区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先后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区”“四川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中国最佳国际化营商环境城区”等荣誉。在招商引资方面, 2020年实现了全年产业化项目实际到位内资198.21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39.95亿元,新签约引进高能级产业化项目21个,新签约引进产业化重大项目注册率达100%。
性别比
性别比更趋合理 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
成华全区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5808人,占49.63%;女性人口为696086人,占50.37%。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人口为100,男性对比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31下降为98.52。总体表明人口性别结构更趋合理,性别平等的生育观念更加普及。
另外,就户别人口而言,全区共有家庭户502956户,集体户44683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1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5人减少0.24人。
家庭户规模缩小,侧面反映出市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成华正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持续做优生态网络、宜居生活等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聚焦片区有机更新、老旧院落改造、特色街区打造,我区精细化推行全域城市有机更新,城市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功能品质明显改善。近年来,成华打造了和美社区、下涧槽社区等多个高品质和谐幸福社区,以及致强社区、新鸿社区、昭青社区等智慧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以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五级绿化体系建设、全域增绿为重要抓手,成华区已建成投用北湖生态公园、沙河城市公园、城东体育公园等30个总计5000亩市政公园,完成城区级及社区级绿道230公里,初步实现绿道“连线成环”。
在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方面,如今北湖“大熊猫+国际范”生态文旅场景、东郊片区“工业风+文创范”泛娱乐体验场景、猛追湾“老成都+时尚范”夜经济消费场景已经初具雏形,让市民能够享受到更多元更丰富的城市生活。
人口红利
劳动人口充足 百岁老人大幅增加
成华全区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2.0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上升1.75个百分点。劳动适龄人口中,15-59岁人口占70.57%,全区人口平均年龄39.26岁,人口红利继续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区百岁老人大幅增加。根据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成华100岁以上人口为231人,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206人。除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数据也反映出成华卫生医疗条件和养老服务的不断改善。
如今,我区已拥有省第一中医医院、市二医院龙潭院区、市六医院成华院区等一批省市级公立医院,扶持培育了3家驻区三级医院、2家区属二级公立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合作共建“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及“华西-成华妇儿专科联盟”,并开通与华西医院联通的远程诊疗服务,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不仅如此,为全面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区不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增强养老服务要素保障、提高养老服务设施供给能力,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大大提升老人及其子女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据悉,到2025年,成华将全面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处置率达到100%,全区千人口床位数达12.7张,千人口医师数达7人,人均预期寿命达82.5岁以上;养老设施规划实施率达到80%以上,实现各街道养老综合体全覆盖,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000张。
王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