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路建设路口,有一片红砖灰瓦的苏式复古小洋楼,路过的人行至这里,都会忍不住停下来多看几眼,这里便是有着60多年历史的八二小区。
去年8月,我区启动一环路成华段城市空间品质改造提升工程,按照“一轴、五片、四节点”的空间布局,对一环路沿线两侧进行重点整治改造,八二小区的风貌蜕变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如今沿着一环路成华段行走,你可以看到融入工业风和大熊猫元素的建筑立面、焕然一新的店铺招牌、“穿上”缤纷涂鸦外衣的配电箱、青瓦拱门的中国红公交站台。与此同时,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烟火生活,都在一环路上肆意“绽放”。
新环境承载“老味道”
在八二小区感受“市井烟火味”
朝上看,崭新的红色砖墙、整洁的灰色阳台,复古的建筑散发出独特的生活美学韵味;往下看,车水马龙,路边花箱里金合欢和结香花开得正艳,金灿灿的小花球在阳光下分外美丽。在八二小区生活了一辈子的陶碧蓉推开窗户,看到这一番风景,不禁感叹:“一环路真的大变样了,我们的小区也越来越美了!”
去年以来,按照“爱成都·迎大运”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工程总体部署,我区对一环路沿线两侧进行重点整治改造,八二小区作为重点点位之一,完成了“美颜”蜕变,居民的生活体验感与幸福感倍增。
今年70岁的高婆婆,年轻时在钟水饺店上班,2000年退休后在八二小区居民楼里开了一家私房水饺店。20余年过去,八二水饺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吃货打卡地。“饺子点多了吃不完要挨说”“调料没有拌匀要挨说”……那些年,被脾气火爆的高婆婆“说道”过,成为食客们津津乐道的记忆。随着八二小区启动品质提升改造,这家深藏小巷的水饺店从居民楼搬到了临街店铺,店面整洁宽敞、停车也方便,好吃嘴们不用寻寻觅觅就能轻松找到这里。高婆婆说,店招变了、陈设变了,但不变的是饺子的味道和老成都的回忆。
“烟火味”是城市之中的市井百态、寻常生活,在尊重城市记忆和居民情感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提升消费品质,正是一环路成华段城市空间品质改造提升工程所秉持的理念。下一步,八二小区还将重点打造特色院落街区品牌、熊猫元素城市IP形象,塑造出这个院子独有的文化韵味,让更加丰富美好的城市生活成就“市井烟火味”、成都慢生活。
高校里建起产业新空间
在“科大智创谷”感受创新活力
距离八二小区不远的环电子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片区,同样通过一环路成华段城市空间品质改造提升工程发生了巨大变化。
在电子科大沙河校区正门前,灰色和橙色相间的人行天桥看上去充满活力。天桥的左边是电子科大学子们的食堂桂苑餐厅,这里一改以前整片墙砖的单调,红白相间的主墙面延续苏式建筑风格,蓝绿色的玻璃窗户和建筑外立面的红色搭配,整体变得更加协调美观。
天桥连接的另一端,则是一环路成华段城市空间品质改造提升工程的另一处重点点位——“科大智创谷”。
记者了解到,通过一环路市井生活圈专业策划,我区以科大资源禀赋为基底,打破政府单方面改造城市空间,学校单方面建设科技园的藩篱,通过校地协同机制,以政府改造为引导,高校升级为配合,对学校周边区域及校园内外城市空间双向提升,打造“科大智创谷”产业新空间,这一片区也被定位为“科大活力区”。该片区临街商铺现在已经引入书店、轻食、咖啡、清吧等时尚消费业态,以点带面加快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成华“市井生活圈”。不久以后,“科大智创谷”产业新空间还将设立集政务服务、产业服务、园区党建为一体的“蓝色引擎·智享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园区产业办公品质配套服务。
目前,“科大智创谷”已经聚集了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成电光信科技等70余家电子信息类科技型企业,2020年总产值10.5亿元。“智创谷全新亮相后,对于我们入驻的企业来讲,一方面很大程度地提升了企业的外在形象,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成华对于改善区域营商环境的决心。”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唐雪飞表示。
据了解,在“科大智创谷”项目中,我区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将成华工业文明与电子科大校园景观有机融合,重点围绕卷闸门改造、拆墙透绿、建筑色彩和谐,对电子科大体育馆、电子信息产业大厦、银杏苑、高校大门及围墙、周边景观进行空间品质提升,涉及建筑8栋、产业楼宇26200平方米,商业空间3250平方米。接下来,我区将持续利用临一环路的电子信息产业大厦、电子科大宾馆、银杏苑临街商铺等物业载体,整合电子科大优质资源,激活发展引擎、助力产业升级,创建通信、微电子、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推动生态、生产、生活、人文四大空间融合发展。
文图/王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