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上旬,由我区与420厂联手打造的“420工业文旅街区”正式开街。一时间,这一极具工业韵、生活味的特色文旅街区获得市民的广泛关注和各级媒体的争相报道。
“‘420工业文旅街区’的开街,不仅仅意味着老旧社区换了新装,同时它还是我区社区场景营造结出的又一硕果。”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420工业文旅街区”是我区在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中,顺应居民需求,由该片区居民与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打造的社区规划项目,也是“美好社区品质成华”社区规划品质提升项目创意项目,其充分展示了我区依托社区规划工作,聚焦社区空间品质提升,做优社区场景营造取得的积极成果。
实施全方位立体式改造 彰显工业底蕴和现代韵味
全新开街的“420工业文旅街区”东至二环路、南至水碾河路、西至一环路、北至双桥路,以占地750亩的420厂生活区及6条内部区间道路为主体,与华润万象城隔路相望。当记者刚由双桥南一路走进该街区,立时就“嗅到”了浓郁的工业气息,映入眼帘的建筑虽老旧却不杂乱,沿街店铺整齐规范,围墙上的420厂区宿舍生活场景彩绘更是将时光回溯到了工业氛围火热的上个世纪……
双桥子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文旅街区以三街坊文化广场(420记忆馆)为中心节点,围绕“以成都为家”“以工厂为家”“以社区为家”三大主题,着力挖掘420工业文化基因,并有机融合“成都+东北生活”元素,通过街头工业小景观、110幅墙绘、“420记忆馆”等,将南一街至南六街打造为“工业韵、生活味”十足的工业文明故事化主题特色街区。“街区不仅再现了当年420厂大生产大建设的场景,更重要的是激活了社区空间动力,丰富了美丽宜居的社区形态,也全面彰显了成都东郊工业人文底蕴和优雅时尚的现代社区韵味。”该负责人表示。
对道路、绿化、店招等进行规范化改造,打通街区城市道路关键节点,消除城市绿化、小区绿地等之间的“隔阂”,统一铺地并实施“绿漫(绿染)街坊围墙”行动……“对这一社区场景的营造,不仅在于着力彰显社区工业底蕴、盘活社区空间,更关键的是对社区空间的功能配套和整体环境也进行了大幅升级。”据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以来,我区以市、区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为总揽,依据统筹“公共配套品质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文化品牌塑造”等工程相关政策,在对420厂生活区实施“三供一业”改造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政企共建共管共治”机制,将原生活区内部道路和公共空间的环境综合改造与成华特色街区建设有机结合,最终打造了如今焕然一新的社区场景,切切实实提升了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社区规划师制度引领 营造全新社区场景
“在社区场景营造工作中,要实现对社区硬件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的最终目的,前提是要发挥好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引领作用。”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8年以来,我区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研究出台社区规划师制度,在全国首创“专群结合”三级队伍体系,建立健全民意摸排、规划编制、项目评审三大机制,构建完整的工作链条,同时结合社区微更新项目,通过以奖代补、共建共享、竞技拉练等方式促进社区规划项目落地落实。“420工业文旅街区”正是我区通过这一工作模式打造的典型案例。
据介绍,420厂生活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改造前由于生活区内部与社区治理、城市管理不一致,存在环境卫生秩序脏乱、乱圈乱建乱搭、公共服务不均衡等现象,实施社区场景营造势在必行。“对社区正式进行场景营造前,我们在属地街道的指导下,多次举行坝坝会、讨论会,征求改造意见建议,绝大部分居民希望尽快改善环境,将生活区融入到现代化社区中。”420厂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杨松表示。
进入实施阶段后,聚焦彰显工业特色、塑造文化品牌的目标,政企双方引入四川省建筑设计院、四川创新社会发展与管理研究院主导实施该项目,两家单位的社区规划师、社区营造师与社区联手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在此期间,67条具有代表性的居民意见建议被吸收到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中。
最终,在社区规划师制度和社区规划师工作团队的引领下,该项目通过改建三街坊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新建420记忆馆、智慧治理中心,着力打造“有颜值、有文化、有温度”烟火味十足的特色街巷,真正实现了营造全新社区场景,全面提升社区业态的目的。“从长远来看,这一街区还与万象城商圈、猛追湾市民休闲区、东郊记忆等旅游文化地标区域的有机融合,相信未来将辐射带动整个片区的长远发展。”区委社治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胡园春 图为本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