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themes/mobilechrm/images/weixinlogo.png
日前,由法制日报社、法治周末报社发起,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协办的“礼赞祖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暨第五届加强和创新社会
http://www.chrmpaper.com/content/2020-01/03/002534.html

等待处理…

我区“律警民”协同调解新模式荣膺“2019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

2020/1/3   点击量:28717

日前,由法制日报社、法治周末报社发起,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协办的“礼赞祖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暨第五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果交流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我区荣膺“2019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律警民”协同调解新模式荣膺“2019社会治理创新典范案例”,区司法局荣膺“2019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单位”。

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举斩获三项大奖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区在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中的大胆探索实践。特别是始终坚持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大力推广、不断创新“枫桥经验”,以“实现矛盾不上交”为目标,人民调解“一体化”改革为方向,派出所(社区)为载体,专(兼)职人才队伍为支撑的“律警民”调解新模式,开创了社会治理创新领域的成化表达。

探索“三全模式”

提升“律警民”协同调解效率

“警官,他们不赔钱,请你们给我做主!”2019年3月的一天,叶某的家人来到我区保和派出所,请求民警帮助主持公道。正在派出所值班的杨律师立刻将叶某家人领进派出所的调解室,安慰家属情绪,分析案件事实,翻看法律法条。同时,派出所民警及时通知其他两方涉事人员前来配合调解。夜幕降临,经过4个多小时的专业调解,杨律师终于做通了三方的工作,最终达成了赔偿方案。原本一起具有潜在隐患的民事纠纷消弭在萌芽状态。

“这是一起充分体现‘律警民’协同调解效率的典型案例。”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律警民”调解模式的高效运转,得益于我区成功走出了一条“三全模式”调解道路——即律师团队“全覆盖”、公调对接“全链条”、定制服务“全天候”。

据介绍,通过公开招投标,7家律师事务所入驻全区14家派出所,我区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律师“专业团队”入驻派出所调解全覆盖,同时还建立了“一社区一律师顾问”工作机制,聘用108名律师每周与社区电话沟通1次、每月上门服务1天、每季度举办法律讲座1次。

“而‘全链条’公调对接,指的是突破劝架说和的传统调解模式,实施‘专业律师团队+公安行政+专兼职及五老调解员’公调对接新模式。”该负责人说,这一模式主要是线下在社区警务室成立婚姻纠纷、邻里矛盾等专项调解室,在具体调解实践中推行“摸排调查取证、培训提升水平、查清矛盾动态、确保化解到位”调解办法,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由83%快速提升至94%。

此外,通过实施建立“互联网+调解”公安系统、“智慧司法”人民调解平台、人民调解手机APP终端三大平台,社区调解员依据APP进行“小微纠纷”调解等举措,我区基层群众案例调解满意度由85%上升至98%,实现了“全天候”高满意度的定制调解服务。

配强“三支队伍”

增强“律警民”联动调解力量

“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争议,民警在解决民事纠纷上并不专业,却要耗费大量的警力,而民事纠纷和部分能通过调解解决的治安案件交由驻所律师处理后,我们的人民警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干主体责任工作,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保和派出所相关负责人如释重负地说,保和辖区内有成都东站、五桂桥汽车站、居住人口超过11万人的和美社区,公安工作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挑战的一大方面首先是矛盾纠纷多元化,占比大,情况复杂,而民警因为民商法专业知识相对欠缺,在解决此类纠纷上时常不堪重负,而“律警民”调解模式的实施,有效充实了所里的专业调解队伍。

据悉,截至目前引进7家律所98名专业律师团队入驻全区派出所,引导其全方位了解驻所人口状况、治理结构、企业分布等基础信息,每日在15:00—22:00期间提供普法宣传、心理疏导等一对一服务,对重大复杂疑难纠纷推行听证参与、阳光调解,同时还借助24小时在线网络调解平台,延伸工作时间以外的专业调解。

不仅如此,为配足前端警务队,我区还将全区所有街道划分为211个调解管理区,成立14支警务队,组织421名民警每日定点定向巡查,发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引导调解,真正将矛盾纠纷由被动处理变为提前介入。同时,在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的领域,我区还建立了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2个,综合运用“联合调、流动调、随手调、口头调”等方式,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社区院落、楼栋、家庭。2019年,公调对接调委会共调解案件968件,成功调解882件,调解成功率达84.9%。

健全“三大机制”

助推“律警民”规范高效运转

“为助推‘律警民’调解模式高效运转,我区还注重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强保障。”该负责人举例介绍说,如通过快反快处机制,我区建立了“前期接警、后期分流”案件处理流程,由公安派出所第一时间派出民警到达现场维护秩序,按照民事、治安、轻微刑附民事部分等3类,实时分流矛盾纠纷,即民商事类案件由律师主调、民警协调,治安类案件由民警主调、律师协调,切实实现“为民解忧、为警减负”。目前,各公安派出所接警率下降23%、涉民间矛盾纠纷同比减少46件、民警处理纠纷时间降低50%。

此外,通过建立衔接联动机制,我区将人民调解“柔性治理”与公安“刚性治理”相结合,通过整合职责,共同发力,有力保障公调对接高效推进。2019年以来,全区1172名人民调解员共受理调解各类纠纷3448件,成功调解3419件,提供咨询13792人,涉及金额3727.53万元,群众满意率达99.1%。

而健全的考核激励机制,则进一步推动了调解工作队伍的积极性。其中,通过建立质量跟踪、绩效评估、信息公开等专项机制,我区对律师事务所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每月定期考评,前两档给予1000—2000元对应补贴,不合格达三次予以辞退处理;对警务人员实行年度绩效考核和评星定级管理,对调解普通矛盾纠纷、疑难矛盾纠纷、重大矛盾纠纷最高给予5万元奖励;推行人民调解以奖代补、以案定补等薪酬激励机制,个案补贴标准达到每件50-200元。

文/胡园春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上篇:没有了
下篇:文体惠民方式多 精彩生活“不留白”
分享到

© 成华区融媒体中心 《新成华》半月刊
ICP备:蜀ICP备19027248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0802001228号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