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28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成华区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此次大会全面总结成华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谋划确立了今后五年的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发出了全区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阔步迈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争当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排头兵,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成华的动员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华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未来五年,我们又将看到哪些新变化?城市更新、产业提质、动力转型、文化赋能、治理提升、民生改善,通过这些关键词,大家就能找到答案。
关键词:城市更新
城市是产业发展的阵地,更是幸福生活的家园。未来五年,我区将按照“一尊重五统筹”要求,抓好城市更新行动“五大攻坚工程”,全面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生态系统、风貌形态、环境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和宜居生活需要,让城市在自然中有机生长,着力打造实践“两山”理念的先锋城区。
具体而言,我区将秉持“总体策划、片区开发、轴线带动、组团打造、地标增色”思路,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谋划“城市开发强度、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营城策略,推动城市多中心、串联式、网络化发展,加快构建“五横五纵九组团”空间格局,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同时,我区将强化片区集约开发,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运用系统思维,有序实施非核心功能疏解,加快推动蓉北商圈升仙湖片区以及熊猫北湖、八里庄二仙桥等重点片区综合开发,大力推进成都东站和龙潭寺东站等TOD综合开发项目,有效促进城市空间集约开发、功能复合利用。
为了坚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加快塑造公园城区大美风貌形态,精彩呈现“天蓝水碧、山青地净”的美丽生态画卷,未来五年,我区将统筹实施增花添彩、立体绿化、景观照明和“金角银边”打造等工程,抓好重要区域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和特色文旅街区打造,彰显“成华红、工业风”,做优筑美城市天际线、风景线,着力构造生态环境保护屏障。
着眼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未来五年,我区将统筹推动城市功能配套补短板、强弱项,持续完善公服配套,以优质普惠、共享可及为导向,优化公服设施布局,高质量建设公服配套项目,奋力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生活城区和幸福家园。
关键词:产业提质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产业、关键在企业。未来五年,我区将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优二强三”转型方向,大力实施产业提质行动“五大提能工程”,推动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载体集成”的发展格局,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是增长的源泉。未来五年,我区将大力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计划,抓好“四上”企业、税源企业等重点企业引育,完善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健全梯度培育机制,强化“一企一策”服务,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产业是经济命脉,是发展引擎。未来五年,我区将着力构建都市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擎驱动”的发展格局,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同时,我区将推动都市工业增效提能,坚持把都市工业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高点,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都市工业,做优“1+N”空间布局,培育“3+3”产业体系。
功能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未来五年,我区各产业功能区将围绕主导产业及细分领域,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提升功能区产业发展集聚度和显示度。其中,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将做大做强“熊猫国际度假、文创会展、国际商务”三个主导产业,基本建成“一中心两馆三场四街区”,加快打造大熊猫文旅品牌核心承载地和世界旅游名城首选目的地;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将着眼增强都市工业极核功能,建成“一核三园”,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新经济·生态城”;东郊记忆艺术区将围绕音乐艺术、数字文创两大主导产业,加快打造引领中西部、辐射全国的文创高地;东客站枢纽经济发展区将围绕“枢纽+城际商旅、时尚消费、健康服务”三大主导产业,以TOD站城一体化建设为引领,加快打造全国领先、中西部一流的枢纽经济集聚区;建设路金融商务总部发展区将聚焦总部经济、新兴金融、商务商贸业发展,突出科技创新和生活体验产业特质,加快打造智慧物联产业新高地和都市生活体验型示范商圈;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将以“蓉欧+家需求”“枢纽+门户经济”“商旅+体验消费”为主线,加快打造以综合枢纽、门户口岸、商务极核为特征的城市级商圈。
关键词:动力转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五年,我区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两中心两地”重大机遇,统筹推进动力转型行动“五大创新工程”,坚持创新核心驱动,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构建成华竞争新优势和转型发展新动能。
在科技创新方面,我区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构建政府搭台、创新引领、人才主角、产业发展“四维”创新生态环境,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四链”深度融合。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区将纵深推进“放管服”综合改革,强力实施营商环境创新领跑行动,打响“赢在成华”营商品牌,着力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营造更加高效规范的政务环境。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未来五年,我区将聚焦制约成华发展的瓶颈障碍,狠抓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发展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增强、治理效能提升,深化产业功能区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健全专业高效灵活的产业治理体制和管理服务体系。与此同时,我区将狠抓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经济等九大专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以成华发展集团为龙头,推动区属国企“党建引领、转型发展、国资布局、资本运作、经营机制”五个新突破。此外,我区还将全面开放挖潜力,强化“双枢纽、双门户”对外开放功能,强化与成渝城市群合作发展,强化外事外资外经外贸外宣联动。
关键词:文化赋能
文化高度决定城市高度,文化影响力决定城市影响力。未来五年,我区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勇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大力实施文化赋能行动“五大营建工程”,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先进区。
为全面提升社会文明品德,未来五年,我区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引领,实施核心价值引领、先进典型示范、文明实践拓展“三项行动”,抓实思想引领、素养提升、治理优化“三大任务”,实现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两个提升”。为全面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我区将以美好文化生活传承文脉基因、彰显城市魅力、演绎时代精彩,健全“四大城市文化体系”,打造“十大公共文化设施”,活化“十二大历史文化遗产”,抓好文艺创作“千百十任务”,推出“三大类文化交流活动”。另外,我区将做优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加快建设区历史博物馆等“六馆四中心”区域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一街道一特色”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实现“一社区一美空间”全覆盖,让更高质量、更加便捷、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人人可享、处处可及。
未来五年,我区将打响文商旅融合品牌,坚定文商方向、打牢文旅基础、做好融合文章,充分激活“两站、两品、四地标”等特色文旅资源,实施“五创争先”、打响“三大名区”,让成华成为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具体而言,我区将打响旅游名区,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全面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大力推进Discovery华人国际探索世界、熊猫地球村、熊猫美术馆等重大文旅项目,创响国际顶级大熊猫IP,争创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响文创名区,发挥工业文明资源富集优势,高品质呈现量子界数字文化产业园等“文创+”新地标,加快推进光线动画等龙头企业投运,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响消费名区,坚持以文商旅融合提升消费品质,加快提升天府熊猫塔、华润万象城、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动物园“四地标”功能品质,系统构建“观、购、学、游”地标消费新动线,打造“熊猫野趣”“公园生态”等户外消费新场景,发展夜间经济、数字消费等新业态,集成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年不打烊”的文旅消费大餐,争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关键词:治理提升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区域发展的坚强基石,未来五年,我区将把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发展规律,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大力实施治理提升行动“五大改革工程”,不断增强城市安全韧性,加快打造现代化治理的示范标杆。
未来五年,我区将树立“法治成华”标杆,大力推进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为民、社会依法治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奋力打造全国一流法治城市标杆区。此外,筑牢“平安成华”防线,我区将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筑牢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四道防线”,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为了深化“一核三治”基层治理体系,有效推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争创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未来五年,我区将着力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拓宽自治共治参与渠道、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另外,聚力打造“智慧成华”品牌,我区将聚焦城市治理精细化、信息化、科学化,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样板,争创全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典范城区,全面打牢数字基础设施基座,全面建强智慧城市运行大脑,全面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
关键词:民生改善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未来五年,我区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生活环境、公共服务、就业创业、困难帮扶、隐患整治”等五大领域,统筹实施民生改善行动“六大幸福工程”,抓深抓细“为民办实事”工作,用心用情回应民生关切。努力让幸福成华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打造人民宜居宜业的典范城区。
未来五年,我区将不断强化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基本民生保障,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丹巴县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四川省产业功能区(园区)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示范园,积极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此外,我区将大力加强“住有所居”保障,坚持“房住不炒”,加强人才安居服务。
未来五年,我区将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优化布局、优质发展。
未来五年,我区将围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加快提升基本医疗、优质医疗、公共卫生服务三大能力,着力优化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分级诊疗制度,深化“华西—成华城市区域医疗服务联盟”“华西妇儿专科联盟”合作,探索“互联网+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打造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成华样本”。
未来五年,我区将大力营造尊老爱幼社会氛围,全面建设老幼友好型城区。在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方面,我区将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养老服务设施攻坚行动,鼓励社会力量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在加强托育服务供给方面,我区将加快制定托育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及相关配套政策,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
毛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