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上午10时,成都地铁6号线一、二、三期,8号线一期,9号线一期,17号线一期以及18号线三岔站(不含)至天府机场北站段5条线路同步开通初期运营。成都成为国内首个一次性开通5条地铁新线的城市,也是全国地铁运营里程最快突破500公里的城市。
如果将城市比作一个人,那么交通系统就是其至关重要的循环系统。近年来,我区积极抢抓成都“中优”战略等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城市“腾空间”、产业“优结构”、功能“补短板”、环境“提品质”、民生“增福祉”。6号线、8号线的开通,不仅加速了成华辖区交通线路的连点成线成网,更填补了许多的“地铁空白”之地,“激活”了更多成华人的轨道出行方式。
对话成华市民:
新线路开启新生活 出行变得更方便
本次地铁5线齐发,对于织密成都轨道交通线网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地铁6号线、8号线经过成华区,加上之前既有的地铁运营线路,生活在我区的市民出行将更便捷多元。记者注意到,6号线途经成华的站点有建设北路站、前锋路站、新鸿路站、玉双路站,其中前锋路站可与3号线换乘,玉双路站可与4号线换乘;8号线途经成华的站点有十里店站、理工大学站、东郊记忆站、杉板桥站、万年路站、双桥子站,其中理工大学站可与7号线换乘,双桥路站可与4号线换乘。此外,市民还可以通过二次换乘坐上1、2、5号线等更多线路,极大方便了市民乘客。
12月18日上午,不少成华市民早早来到地铁站口,等待新线路正式运营的那一刻。“我在新鸿路住了好几年了,一直盼着地铁早日开通,好带孙儿出去耍!”精气神十足的侯女士推着婴儿车,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像侯女士这样期盼地铁新线开通的市民并不少,他们有的是居住在沿线街道的居民,有的是地铁站口做生意的店家;有的为了娃娃上学更方便,有的为了更快地回到温暖的家……
在地铁新鸿路站旁边卖生煎包的小闵今年30岁,数年如一日在成华做着早餐生意,腼腆的她虽然不好意思面对记者的镜头,但她一直在地铁站口看了又看,直到有客人叫到“买包子了哦”,她才急忙跑回店里。后来她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期盼地铁6号线开通,是想坐地铁去春熙路逛逛,给自己买件新衣服穿。
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地铁8号线杉板桥站,一群在沙河城市公园晨练完的老人们,拿着手机正在站点外“打卡”。他们有的记录时刻表,有的相互拍照留影,有的正与亲朋视频聊天描述着家门口的地铁站……“地铁通到家门口了,我们的出行又多了一种选择,我们的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不少!”老人们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与喜悦。
新线正式开通运行后,记者在地铁8号线理工大学站采访了几个在站厅拍照的学生,他们说:“以前周末的时候,如果要去川大望江校区得先坐公交车到红星路或者春熙路,再转一趟公交车,大概需要80分钟,现在坐地铁20多分钟就能到,票价为4元,非常方便。”
对话站点设计者:
赏成华印记 品古今文化
记者了解到,新开通的地铁6号线、8号线在成华范围内拥有重点艺术站3座,每个站点都各具特色,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展示成华的历史文化特色。
6号线建设北路站因其站点周边临近电子科技大学、原东郊工业基地,因此站内设计以“时光穿梭”为主题,营造科技、未来的空间气质,通过强烈的对比形成震撼的视觉效果,整个地铁站宛若链接川蜀工业过去与未来的“时空虫洞”。
走进车站,站厅内一幅长约42米、高约2.8米的巨型墙画非常抢眼。“这件艺术品叫‘川蜀科技华章’,以三星堆、都江堰、岷江水网、太初历等川蜀地区从古至今的科技萌芽元素为创作主线,表现了从传统文化到科技未来的发展过程。这幅画以马赛克壁画为表现形式,凸显出鲜明的色彩层次。”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画面内容直观而富于故事性,将川蜀几千年来的科技发展历程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众人面前,勾勒出具有穿越感的科技华章。
据介绍,6号线分3个段落,成华范围内的站点展现的是“历史科技华章”人文情怀,车站整体设计理念定义为“科技为胎,传统为编”,希望以科技工业风格和未来科幻场景为导向,提炼“柔化、纯粹、简约、动感”的现代工业设计元素。各站点内天花和墙体通过大面积的白色金属铝板,配以线性灯具,增加了科技感;以人流导向进行线性形式的天花划分,营造出一种交通空间的速度感和动感;每个柱跨中间进行了独特的格栅处理,通过一种扭转变化的标准板件,形成类似编织纹理的韵律变化;在电扶梯口和闸口位置,对柱子进行了特殊的线条处理和颜色处理,使人们在行进中能感受空间的节奏变化。
另外,地铁8号线一期串联四川大学、东郊记忆、沙河、成都理工大学等重要节点,因线路所经区域覆盖众多教育、音乐、文创产业,故将“音乐地铁、国际文创”作为该线设计主题,将“说唱俑”作为本线路文化Logo,站点以文创形式多维展示地铁空间,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该线路有5座重点艺术站,东郊记忆站和理工大学站均作为重点艺术站打造。其中,东郊记忆站以“工业新音”为设计主题,空间运用充满力量感的“工业化”形象色彩、肌理进行打造,并结合充满律动的灯光、生动的多媒体艺术品表现,让乘客仿佛穿梭于时间与光影的空间氛围里。
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站艺术品取名为‘工业新音’,以东郊工业历史记忆、蓉城音乐历史记忆为创作的核心要点,使用低分辨率的LED视频播放早期像素化游戏风格的二维动画视频。”记者看到,视频以东郊工业园区为画面背景,以正在劳作的工人为核心,工人们随着工业新音的响起,热火朝天地干着活,东郊工业园区也随之慢慢地被建立起来。站内抽象的空间设计与较为具象的艺术作品画面的结合,让人们对东郊工业和蓉城音乐的历史记忆有了强烈的代入感和沉浸式体验。
理工大学站以“蜀地绝响”为设计主题,将该校地质、能源等教育科研领域的特色作为创作出发点,以风蚀地貌的概念进行空间构筑,日月星辰下蜿蜒曲折的空间形态浑然天成。换乘区域通过富有象征性的“生物化石”天花构成进行过渡,强调空间聚合力和秩序感。
“在该站,市民乘客能看到马门溪龙、重庆大竹鱼、剑齿象、恐龙足迹、地质层、蕨类植物等元素。”上述负责人说,理工大学站厅墙面集中的主题作品以褐色的艺术化的地质岩层的形式做基底,镶嵌动植物化石,尤其是侏罗纪时代四川恐龙化石,使局部空间呈现远古时期艺术场景,仿佛置身发掘现场,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画面上的曲线呼应空间的流线设计,地面镶嵌恐龙脚印,乘客仿佛踏着侏罗纪时代的足迹迈步在21世纪。画面所有的艺术元素均经过科学考证,是一件典型的艺术与科普结合的作品。
对话区住建交局:
公共地铁成网 成华交通集中发力
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南北向的补充线和成都地铁3号线的平行线,成都地铁8号线一期工程承担着中心城区内部出行且兼顾城区周边与中心城区联系的功能,能疏导中心城区密集客流、带动沿线城区发展。该线路建成以后将起到加密中心城区线网、扩大轨道交通覆盖范围、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的作用和为线网收集客流、提高轨道交通分担率的作用,对实现“基本形成半小时轨道通勤圈”任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5线开通,成都轨道交通累计开通13条线路,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全线车站达373座,其中换乘站46座,正式跻身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记者从区住建交局了解到,目前,成华区内已开通运营地铁线路7条,分别是地铁1、2、3、4、6、7、8号线,有车站35座,线路约44.5公里。由此成华逐步实现轨道交通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这无疑对成华市民优质出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目前开通的8号线一期,能够有效改善二仙桥、成都理工大学片区群众出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给龙潭、北湖片区群众出行带来改变。二期将延伸至龙潭寺,届时带来的交通‘福利’将会更加明显。”区住建交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华在前期轨道交通布局上没有太大优势,但随着8号线二期、17号线一、二期的开通,成华将集中发力,给广大市民便利出行带来切身感受。
“在地铁施工的几年时间里,市民和商家非常理解与支持我们的工作,大家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迎来了新线的开通运营。”区住建交局轨建科科长刘梁表示,目前成华区内在建地铁项目有3个,分别为轨道交通17号线二期、8号线二期、27号线一期,区内在建站点共16个,线路里程约24.5公里。17号线二期起于红星桥站,止于龙潭高洪村站,线路将穿越一环路、二环路,经二仙桥到达龙潭片区。17号线二期、8号线二期把城市中心与龙潭片区连接起来,将填补龙潭、北湖片区地铁布局的“空白”。
另据刘梁介绍,2020年我区除开通地铁新线路外,还在9月份全面打通了民兴北二路、高车一路、东林路、荆翠东路四条断头路,提前完成了市级断头路目标任务,解决了部分沿线群众出行不便问题,片区路网微循环进一步畅通。同时,2020年新开公交支线4条,分别为402路、494路、497路、490路;新开高峰线路6条,为G180路、G215路、G219路、G222路、G226路、G231路;优化调整线路10条,为K16路、14路、71路、94路、98路、122路、401路、1026路、1063路、1120路、优化调整站点15个。全区主要道路300米范围公交站点和线网设置覆盖率已达到85%,500米全覆盖,实现了公交与地铁运营线路有效接驳,构建了慢行交通、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有机衔接系统。
配套服务:
随着2020年底成都市轨道交通三期全面建成,轨道运营网络基本成型。为促进轨道公交两网融合发展,成都市公交集团根据成都市出行强度及特点,重构了常规公交线网。通过本轮公交线网重置优化,三环外公交覆盖面及地铁末端站点接驳力度大幅提高,地铁接驳支微线总数将达到300条,有效提升公交接驳吸引力。
其中,跟成华相关线路有:1.新开公交303路:龙潭工业园公交站—地铁十里店站;2.新开305路:桂林小区—地铁十里店站。
6号线简介:
成都轨道交通6号线一、二、三期工程线路全长68.88km,北起于望丛祠站,南至兰家沟站,贯穿主城南北主轴。开通后可为2号线从犀浦站分担部分客流,同时6号线与5号线交叉形成环线,与路面一环路几乎重合,能大大增加换乘的便捷性和可达性。此外,6号线南段线路与1号线南延线呈并行关系,可分担部分南行客流。
亮点:在行车组织方面,成都地铁首次在6号线采用“三交路”运营模式,即列车采用望丛祠站-兰家沟站、望丛祠站-张家寺站、尚锦路站-张家寺站的大小交路运行,并按照2:1:1的比例开行,减少客流密集区域乘客在站候车时间,提高共线区段运营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常态化满足沿线乘客的出行需求。
在车辆技术方面,6号线列车拥有多项新技术,列车采用A型8辆编组,载客量较1号线、7号线分别提高69%、33%。列车座椅首次采用“凹坑”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座椅表面圆滑平整并向上倾斜,具有良好的可清洗性和防滑性能,乘坐舒适度更高。
8号线简介:
成都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29.1km,共设25座车站,作为西南到东北的大动脉,它之于航空港、龙潭寺“城市两级”的意义,非同凡响。途经四川大学两大校区、东湖公园、理工大学等学校和景点人口密集区域。开通后将给莘莘学子、沿线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捷。
亮点:8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所经区域覆盖众多教育、音乐及文创产业,故将“音乐地铁,国际文创”作为本线路设计主题,以文创方式多维表现音乐主题的地铁空间,个性鲜明,独具特色。车辆外观及内饰主体颜色打造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草绿色,传递着年轻、包容、时尚、前卫的城市精神。2020年成都地铁有十余条线路同时在运行,8号线可与1、2、4、5、6、7、9号线等线路换乘。
文/图 赵霞 金多伦